【高端对话】推动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原中国保监会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纲,大力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保险行业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27日和29日,新成立的中国银保监会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反复强调,全力推动银行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这一大背景下,推动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为此,本期邀请六位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高端对话

策划人:冯占军

《保险理论与实践》主编

主持人:李凯飞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龚新宇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为新时代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标定了新方位、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对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其具体含义:首先,高质量发展是保险产品和服务高品质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在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之中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解决保险“有没有”的问题。迈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全新发展阶段后,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化为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如何使保险更“好”?这要求保险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优化客户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增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在江苏南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体现为高赔付低费用的成本结构,契合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二,高质量发展是保险供给和需求高匹配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17年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企业和居民对经济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保险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的保险赔付占灾害损失比重远低于国际上30%的平均水平,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人均持有长期寿险保单仅0.03张,保险保障缺口巨大。如何实现“高匹配”发展?一方面,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痛点,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增强民生保障、服务完善社会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加大保险宣传和风险教育等,将更多潜在的保险保障需求转化为有效的保险消费需求。其三,高质量发展是保险资源和要素高效率利用的发展。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以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段主要依靠增加人力、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果导致不少寿险公司招人越来越难、队伍大进大出、业务大起大落,财险公司费用成本居高不下、车险手续费增速远超保费增速、40%以上的市场主体经营亏损的局面,这种状况越来越难以为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对资本、环境等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提高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对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保险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整体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