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些有地震保险就好了。”一路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副县长段孔明反复对记者说这句话。
2013年3月3日和4月17日,仅仅相隔45天,大理洱源连续发生5.5级和5级地震,老百姓住的土房子多数毁于一旦,3383户农房亟待拆除重建,11083户农房需修复加固,这可愁坏了大理州政府。
原因是,重建一栋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混房子大约需要1200元/平方米的建筑成本,按照国家补助标准,给每户3万元重建资金,五保户和特困户再给8000元,离全部重建成本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段孔明回忆说:“当时真是什么办法都想过了,联系银行给农民无息贷款,最后政府干脆亲自上阵集中采购,去跟砖厂、水泥厂谈价格,每块砖为农民省1毛多钱。”
2015年8月20日,大理州正式启动全国首个农房地震保险,在大理州境内或周边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及该次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农房直接损失和大理州居民的死亡,都被列入保险责任范围内。如果按照这个保险方案,5级地震可获2800万元赔偿,5.5级地震可获5000万元赔偿,那么2013年洱源的两次地震总共可获赔偿7800万元,每户重建户按照保险赔偿总额占政府民房补助总金额的同等比例计算,大约能多获得1.2万多元的保险赔偿,相当于当地一个农民年均纯收入的两倍。
迟到的“及时雨”
大山深处的洱源县炼铁乡炼铁村委会高罗溪村,是2013年地震受损较为严重的地方。村民杨合雄今年58岁了,身体有残疾,2013年地震时家里的土房子全部倒了,从政府那里得到了3.8万元的重建补助,因为家里穷,只简单地盖了3间房,就这也花了15.5万元。
当听说政府为他们投保了地震保险后,杨合雄很高兴。他告诉记者,一场地震下来,家里背了很大的债,儿女不得已都去绍兴打工了,家里就留下自己一人孤零零的。政府帮助救灾的包保人员(政府的一对一帮扶人员)是商务局的,看到他生活实在困难,就资助1万元帮他办了个小卖部,一点微薄的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振兴村是2013年地震后重建村,当时山体滑坡,整个村子45户187人整体搬迁,更名为振兴村。村民龚向彬当时房子全部毁掉,现在盖了栋上下6间的独立小洋楼,外墙被刷成了白色,与全村风格统一,并装饰了当地民族特色的图案。他告诉记者,自己花38万元重新修建的这栋楼,除了政府补助的3万元和银行贷款外,还找亲戚借了20多万元。“如果能有额外的一笔保险赔偿金,会减轻我们的部分压力。”
炼铁乡党委书记李伟琛算了笔账,两次地震全乡受灾,共造成4亿多元直接经济损失,6234户房屋受损,其中1662户需要重建,4529户需要加固,所需费用粗算为4.2亿元,中央省州县财政补贴了7200万元后,仍有3.5亿元的重大缺口。“真可惜2013年还没有地震保险。”李伟琛说。
大理请缨“吃螃蟹”
事实上,云南地震保险原本计划试点的地方并不在大理。
2012年2月,云南省地震局、云南保监局、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泰保险”)、云南财经大学率先开展“云南地震保险制度构建及实施研究”课题。2013年,包括云南保监局局长华日新、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长陈勤、诚泰保险董事长许雷在内的3名云南省政协委员联名向省政协提交了在云南开展地震保险的提案。
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云南保监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诚泰保险组建专业团队正式开展地震保险产品开发和巨灾风险分散方案设计,并与国内、国外等同业公司和专业机构进行了工作联系,就地震保险工作开展交流合作,初步确定了保险方案和保险共同体。
2013年7月,云南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关于开展民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的请示”。8月15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云南开展地震保险试点工作。8月17日,保监会主席项主席到云南调研,专题听取了关于云南省政策性民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但由于方案涉及的楚雄州各方意见难于达成一致,地震保险一度搁浅。
就在陷入僵局、急需破冰之际,2014年8月12日,大理州政府主动联系诚泰保险,会商开展地震保险事宜。2014年8月12日-11月12日期间,在保险监管部门的领导和中再产险的支持下,诚泰保险与大理州政府、金融办、民政局、地震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局、法制办等部门在大理州进行了九轮面对面沟通和八次方案修改,最终就大理州农房地震保险方案达成一致。
根据方案,大理州全年保费总金额为3215万元,由各级财政分级分比例承担:省级财政60%、州级财政16%,县市级财政24%。赔偿方案为农村房屋累计保险赔偿限额每年4.2亿元,居民累计保险死亡赔偿限额每年8000万元。根据震级不同,每次地震农房保险赔偿限额也相应不同,5.0-5.4级2800万元,5.5-5.9级5000万元,6.0-6.4级1亿元,6.5-6.9级2亿元,7.0级及以上4.2亿元封顶。
农房地震保险由大理州民政局统一办理投保和理赔,试点期限暂定3年。大理州民政局副局长吕锡培解释,一旦地震发生,保险公司将在州民政局提交索赔材料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赔款划到民政局的指定账户中,在完成查勘、核灾及公示后,民政局将具体负责赔款到户。
大理州的积极性高,一方面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通过保险机制使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倍数最高可达15.6倍。另一方面,云南省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南侧,是我国地震最多、震灾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均处于6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7-9烈度设防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4%。根据权威专家的研究,大理州地区历史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全境分布,是云南省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地区之一,除永平县、云龙县为七度区外,其余10个县(市)处于8度以上高烈度区。
“接下来,我们将在全州范围内加大宣传动员,提升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大理州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徐思锦说。
推进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诚泰保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大地保险、中华联合5家保险公司组建了地震保险共保体,诚泰保险作为主承保人占45%的份额。根据方案,保险公司要按照当年保费收入和超额承保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地震风险准备金,逐步积累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
发生7级以上地震后,保险公司将最高赔付5亿元赔款。一旦出现巨额赔款,保险公司只能自己扛着,尽管做了再保安排,但地震巨灾发生概率的巨大波动性仍将对保险公司当期经营产生影响。一位长期研究巨灾风险的专家对记者说,巨灾风险发生的概率低但灾害损失巨大,如果商业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况,将对巨灾保险的持续开展将造成影响。他建议,在大理之后,可以尽快考虑在其他地方推行试点,尽可能从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上分散和平滑巨灾风险。同时,国家财政应当加快研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不仅每个省需要一个单独的风险基金池,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也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池子”。
诚泰保险总经理助理李年生,作为云南地震保险试点的全程参与者,他提出希望尽快出台国家巨灾保险体系的顶层设计,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保险专业技术力量的基础上,举全社会之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整合各方专业力量和技术资源,包括地震、住建、国土、地质、气象、水文等专业技术和灾害数据,为巨灾保险产品开发和精确厘定费率做支撑。同时整合利用现有体系资源,将保险服务融入国家抗震救灾体系中,降低资源重复投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效用。此外,他也表示,巨灾保险也要考虑资本金成本和税收成本影响,特别是巨灾准备金政策出台前的税收成本,建议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政策性巨灾保险业务实行专门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经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8月21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昆明调研座谈时提出,“新国十条”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保险业的任务是加快推动落实,先起步,再完善,先发展,再改进,让巨灾保险制度尽早付诸实践,惠及民生。
随着云南地震保险的落地,目前深圳、宁波和大理对综合灾因、台风、地震等巨灾进行了探索。项俊波称,越来越多的地区愿意因地制宜,开展巨灾保险先行先试,四川、广东、河北、重庆等地巨灾保险试点都在积极推进中。
保监会拟“三步走”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第一步是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完成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第二步是做好巨灾立法工作。计划以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作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突破口,通过出台《地震巨灾保险条例》,完善法律保障来实现。第三步,在住宅地震保险的基础上,推进多灾因的巨灾保险制度。计划用6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三步走”的构想。
记者手记:云南无恙岁月无伤
2011年3月10日,云南德宏州盈江地震,我前往灾区报道,跟着保险公司去一家农户赔付学平险。土堆还在。那个失去女儿的妈妈一遍遍向周围的人哭诉,两个孩子一起准备上学,一个刚走出门,一个还在屋里,瞬间房子垮了孩子就没了。
镜头中的男主人,站在残破的大石块上,目光呆滞地从保险公司人手里接过一沓钱,数了一遍,没有道谢,也没有相送,转身进房去了。
压抑的情绪就像这男人脚下的石块,压在胸口闷得透不了气。当时我想,人都死了,要保险金有什么用?
现在,我了解,人死了,钱是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活着的人有尊严、体面地生活下去,这是坚强人生不可或缺的。
后来,昭通、洱源、鲁甸又发生了地震,我们一次又一次贴近云南感受她的创伤。再后来,又有很多次机会到云南采访,穿梭在文山、保山、大理的云岭之间,每到一处,都与淳朴善良的人结下善缘。
曾有一位战地记者在回忆录里写道:不管你身在何地,总有一个地方,它的冷暖会瞬间传到你的手心。于我而言,云南就是这样的地方。
2013年,因做《中国保险报·巨灾保险特刊》到云南采访,得知关于地震保险的课题研究已经起步。后来楚雄试点搁浅,推进一波三折,2015年正式在大理启动。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愿和汗水。
一位地震局专家说,地震保险推出完成了我们几代人的心愿。闻此言尤为感慨。
地震因其灾害大、损失重,困扰着我国多个地区,因而老百姓对地震保险的认知度高,共鸣感强。所以,地震保险的落地,可以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前几天,看到报道后,一位远在外地的朋友微信问我,“赔的钱是不是少了点?”在这个项目中,政府出了钱,保险公司承担了风险,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难道我们不应抱着积极的态度,给予一些正能量的鼓励吗?
希望各方努力,共同把地震保险这件好事办好。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有了地震保险,大理的人们应该生活得更安心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