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讯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10月27日在泰国曼谷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到2014年,亚太地区有报道的自然灾害事件共导致约50万人死亡、14亿人口受灾。
这份《2015年亚太灾害报告》指出,在这10年间,全球因自然灾害丧生或受影响的人口超半数在亚太地区,同时,亚太各国蒙受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球总损失的45%。
报告说,由于各国没有使用统一方法收集自然灾害相关数据等原因,实际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很可能比报告中的数字还要高。
报告说,尽管亚太地区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须保持警觉。经济和城市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不仅使现有风险加剧,还引发了更多新的风险。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在报告发布会上说:“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严重隐忧。正如报告所说,本地区大多数自然灾害实际上是跨国界的。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影响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就是有力的证明。”
阿赫塔尔呼吁各国通力合作,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她同时指出,不少政府应彻底改变思维模式,不仅要提高抗灾能力,还要重视防灾和减灾风险。
此外,报告特别强调,干旱是亚太地区最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1970年以来,该地区很多人受到影响,不少农民因干旱致贫、借高利贷乃至自杀。然而,这一“沉默的慢性杀手”并没有引起媒体和政府足够重视。
鉴于此,报告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建立长期风险管理机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保护水域和土壤系统、利用科技手段、设立农业保险和寻求区域合作等手段,提高干旱防御能力,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