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时讯
    【保险好新闻】瞭望东方周刊:惠民健康险来了


    2017年度全国保险好新闻之六


    瞭望东方周刊惠民健康险来



           2017年7月1日,首个得到个人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保险产品——税优健康险正式面向全国发售。


      可抵税、可“带病投保”、没有起付线、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0%,税优健康险生来就带着种种“光环”。


      在为期一年半的试点期间,税优健康险在31个城市共卖出88525单,保费总收入约1.7亿元。


      尽管这个试点成绩与业内此前的预计有一定差距,但在中国保监会看来,税优健康险在试点期间表现出了快速、持续、正向的增长态势,“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可以让参保人得到有效保障的健康险产品,似乎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积极回应。


      对保险公司来说,影响其对税优健康险的销售积极性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对盈亏的考虑。


      长期以来,由于保险公司一直未能和医院及其他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和治疗结果数据的机构达成紧密合作,报销型商业健康险在中国的赔付率一直偏高,专业健康险公司因而承担了较高的经营风险。


      而保监会对税优健康险产品进一步提出的“允许带病投保”、“赔付率不得低于80%”等设计要求,更是对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一旦产品设计出现偏差,保险公司便很有可能在这项业务上出现亏损。


      为控制风险、谨防逆向选择,保险公司目前大多只接受团险销售,极少有公司开放个险渠道,这也限制了税优健康险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


      尽管一些保险公司以“产品设计过于严苛”“亏损风险过高”“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等理由,不愿主动推进税优健康险销售,但保监会的态度却十分明确:对税优健康险的产品设计不会放松。


      时至今日,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努力仍在加力之中。“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当定位于“保基本”的基本医疗保险尚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及水平时,就需要发展商业健康险,引导居民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医疗财务规划。


      实际上,国家给予了保险业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意味着国家将一部分财政收入让渡给保险业,那么保险公司理应主动承担减轻人民医疗负担、服务医改的社会责任。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健康险在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的占比还较为落后。商业健康险之所以没能在中国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其产品一直未能回归保险的本质。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长年以储蓄投资型产品为经营核心,习惯于销售更易盈利的万能险及银保产品,鲜少有企业愿意积极深入地研究健康险。


      而此次国家推广税优健康险,表明了政府的决心,让保险重新回归其本质。


      规范发展商业健康险,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对中国健康险的发展,将会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分享到:
    点击次数:1187  更新时间:2018-08-2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