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险税优政策的落地,险企备战税优健康险产品进入倒计时。
12月16日,平安保险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近期就会报保监会审批。泰康人寿于上周末进行产品预热,并初具条款细则。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人保健康等大型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也进入最后设计阶段……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将于明年1月开始陆续推出。
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体验
一位大型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记者坦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中规定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产品指引框架及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万能型)A、B、C三款示范条款,各家公司所提供的健康险税优产品保障水平都很高,在产品上的差异并不大,未来体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服务体验以及增值服务”,只有让客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才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据了解,目前已经进行税优健康险产品预热的公司主打全方位保障。比如泰康人寿预热税优健康险产品显示,产品责任涵盖四大类责任,涵盖“住院+三大类门诊”,以期给予客户全方位的保障。三大类门诊责任包括:住院前后门诊+住院费用20万元;特定门诊医疗费用2万元;慢性病门诊费用3000元。其首次投保时未罹患既往症的医疗责任保险终身给付限额80万元,而首次投保时已经罹患既往症的则是15万元。
太平洋保险预热的税优健康险明确显示,其个人万能账户(以最终条款为主)设有最低保证收益,根据实际投资情况月结算;按需使用,用于退休后购买商业健康险或医疗费用自负部分支出;若不再交费,可保留个人账户,继续累计生息。
平安保险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该公司产品会按照《通知》的示范性条款内容,设计针对性的产品,部分产品责任甚至优于示范性条款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几家公司税优健康险产品报销范围均突破社保目录,整体赔付不低于90%,即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部分报销100%,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部分报销80%。
风控重点在于医疗费用管理
《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按《保险法》规定程序上报保监会审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税优健康险涉及税收、保单转移、医疗费用管控、保障范围确定,尤其是医保3个目录外范围的设定,还有赔付率不到80%要退回消费者等要求,对经营公司的资质要求较高,对风险管控也提出诸多挑战。
平安保险有关负责人认为,由于税优健康险产品不得拒保、保证续保的特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将在后端医疗控费方面,公司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有效管控过度医疗、虚假医疗等,同时在业务全流程设计上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投保、承保、保全、理赔和客户服务环节做到全流程电子化,尽可能降低人工作业成本。
上述大型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在风险防控方面,需要密切追踪赔付率。过去经验数据是否可采信还需检验,比如投保人群是否跟预期的投保人群一致等。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税优健康险产品可能有两个风险:一是定价,此类产品设计相对比较复杂,这也是核心风险所在;二是信息对接和安全。由于参保人员要税前列支,保险信息平台要与税务平台对接,涉及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在平台建设上更加完备。
对未来市场预期乐观
对于未来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
上述大型寿险总精算师认为,目前,公众往往自身有保险需求,但是没有察觉到。通过一定税额减免,能够唤起公众的保险需求。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以来,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快车道,从2014年到2015年,健康险税优从框架到内容逐步形成和完善,健康险保费近两年一直保持着高增长,至2015年10月,保费收入占比达到了9%,然而离国际标准30%相距甚远,税优政策的推出有利于实现保险结构的合理化,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互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扩内需、调结构。
平安保险有关负责人表示,税优健康险市场长期向好,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会较大提高个人消费者对商业健康险的保险意识,刺激保障需求。税优健康险市场中期内将迅速成长为百亿元市场,长期内有望成为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市场,成为我国居民医疗保障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27.25亿元,同比增长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