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须在提高供给侧质量上寻突破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2015年度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对2015年中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16年保险市场总体走势进行预测。《报告》指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作为“新国十条”提出的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转变的承上启下之年,保险业挑战巨大但也机遇难得。达成2016年目标,全行业须以创新的思维在提高保险供给侧质量上寻突破,在发展模式上求转变,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适应新环境、寻求新发展。

《报告》指出,2015年,保险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行业发展再创佳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赔款和给付支出8674.1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保险深度为3.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回望整个“十二五”,保险业已弹奏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最精彩的旋律。

《报告》指出,从宏观视角看,2016年保险业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可忽视。

具体来看,积极因素方面,一是国内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变。2015年,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创、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2016年仍将持续。二是创新动能蕴藏潜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简政放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加多元,经济内生动力将有所增强,经济发展内涵将更加健康有序。

从行业前景看,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是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近年来,一系列“放开前端、管住后端”保险监管政策的有效引导,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动,寿险费改、车险费改、健康险税优等政策的相继实行,加之互联网保险“基本法”的推出,都为保险业发展增加了动力。新的一年,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二是行业景气预期持续向好,保障需求有望扩大。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数月明显高于临界点,2015年12月份达54.4%,为一年来的最高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的扩张态势。低利率环境可一定程度上提升保险产品吸引力,税收扶持政策推出有望刺激健康险、养老险潜在需求;同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保险业深度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创新也在不断助推行业发展。保险业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跨界融合的有益实践,使互联网销售快速发展,但渠道创新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适应互联网场景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正在兴起。

在面临的困难方面,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在低位徘徊,2016年,全球经济低迷状况难有明显改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于近期分别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3.4%之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去产能、去库存任务艰巨,外需低迷,进出口增速仍将维持低位。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的内在压力也在不断涌现,首先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业内中小企业的崛起,跨界竞争者的进入,民资加速涌进,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保险费率市场化等改革的推进,都给保险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是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受市场主体增多、投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各类风险也正在逐步显现。

所以,整体来看,预计2016年保险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结构继续优化,资产配置更加多元,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为经济社会服务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