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保险产品创新论坛”举行提高精算能力 加快保险创新

4月22日,由《中国保险报》、中保网、新浪财经共同主办、英大长安保险经纪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保险产品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与会嘉宾围绕“保险产品创新:方法与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嘉宾普遍认为,保险产品创新受到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应该把握政策导向,提高以精算为核心的技术能力,从而应对客户细分、数据庞大、风险复杂等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会议现场。记者 刘书勇/摄

三大因素影响保险创新

会上,有嘉宾表示,政策环境、技术能力、市场需求是现阶段影响保险产品创新的3个主要因素。

中国精算师协会秘书长王证表示,进行保险产品创新,会受到政策驱动的影响,比如今年在做试点的税优健康险,税收优惠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像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商车费改、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都要受到监管因素的影响。

对保险产品影响较大的另一个政策是偿二代的实施。合众人寿总精算师关骄阳说,偿一代时期,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型更多关注负债端;但是在偿二代下面,资产端的影响开始加大。因此,在产品开发上要考虑优化资本使用效率。

英大泰和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牛增亮则认为,偿二代的实施会倒逼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合理化。原因在于此类产品负债短,为了提高客户收益,许多公司会投入到长久期的资产,进而导致资产负债错配,对资本占用较大。而偿二代对资本要求提高以后,保险公司对于资本占用较高的业务会持更加理性的态度。

王证表示,保险产品创新的核心还是精算技术和精算师,要从需求研究、数据积累和模型预测等方面加强创新。目前,已经有许多具备复杂数据处理能力的模型应用到了非寿险领域,如商车费改定价、小微企业财产保险定价、续保管理、理赔管理和反欺诈识别等。但是,精算技术还需要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结合。

价值循环是创新关键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保险产品创新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王证表示,与欧美地区相比,国内的保险精算数据不够细分、不够精准,客户群体细化程度不高。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保险产品可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中华财险信用保险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邬润龙说,作为一种新型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与之前的质量保证保险和国内贸易险均有所差异,金融属性更为强烈,存保基础与合约行为更为广泛,资产类别更为复杂。要认清风险本质,就不能再局限于仅运用传统的大数法则。

同时,无论保险产品如何创新,其保障的本质不应被动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兼书记李晓林提出,保险产品的服务价值、经营价值和社会价值能不能形成一个循环,是保险产品创新的关键。只有保证两个以上价值的存在,保险产品才能运转,这种创新才有意义,不能把创新变成噱头。

李晓林说,目前的客观环境确实给保险业带来了一些困惑。受市场规律和制度调整的影响,保险产品创新往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那么,考虑到社会转型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法律体系、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保险产品的创新应考虑到时效性与可继承性的有机结合。

论坛上,“2015年度保险产品”颁奖同时举行。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英大长安保险经纪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京春、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兼书记李晓林、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增良为获奖者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