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车费改试点的六地有相当数量以前从未投保或长期脱保商业车险的机动车投保了新商业车险,占改革后承保机动车的8%。
□吴捷
今年上半年,历时近5年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自5月20日起正式拉开帷幕,广西、黑龙江、山东、青岛、陕西、重庆等六省市先后开始试点工作。此次改革将对未来我国车险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下半年,改革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考验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选择能力与定价能力。
上半年车险市场综述
(一)汽车产销量增速减缓,对车险保费增速的驱动力降低
自2010年以来,伴随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全行业车险保费收入也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5年间保费累计增长83%,年均增长率达20.68%,市场容量实现了持续稳定的扩展。但进入2015年以来,在国家整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显著下滑,新车销售量为1185.03 万辆,虽同比增长1.4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93个百分点,远低于年初预期,其中对汽车产销增速贡献度最大的乘用车在6月当月更是出现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月度同比负增长。受此影响,1-6月行业车险保费失去以往最为重要的驱动因素,同比增长仅为11.75%,创自2006年以来同比增速新低,可见我国车险增长对汽车市场发展的依存度依然较高。
在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后,行业车险的业务发展与盈利模式将迎来新考验:以往保费增长主要依靠的新车销量和投保率的外部数量拉动将逐步转变为对汽车存量市场的投保率与车均保费拉动。
(二)上半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地区手续费及服务竞争不断升级
2015年2月起,中国保监会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及相关《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此次商业车险改革的目标、任务、步骤等具体内容。出于对改革后折扣率提升、车均保费下降、制约保费增长、压缩盈利空间的预期,前5个月无论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各主体均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市场获取力度,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的竞争手段频频显现:在试点地区,手续费率普遍超过25%,在山东等地区最高已达35%;在非试点地区,手续费也大多超过20%并伴随大量买赠促销活动。在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中,手续费一般围绕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从当前情况看手续费水平似已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如果没有行政手段的强制干预将可能出现持续上涨,直至顶峰后再发生下降。这将造成保费充足度下降且短期可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在赔付状况未发生实质性改善的前提下,将对改革初、中期的行业保费增速与盈利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而在手续费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各主体也纷纷通过建立积分平台提供洗车、加油增值服务或是优化理赔流程等手段不断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并借此增强市场获取能力。
(三)改革后试点地区保费降幅明显,但消费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改革后车险行业整体的表现牵动着各方的关注,而市场在6月终于给了这一问题的第一份答卷:六试点地区当月行业签单保费近44亿元,虽然当月签单保费收入、车均保费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负增长,但无论对于保险公司或是消费者都有着积极意义:就保险公司而言,伴随自主核保系数与渠道系数的使用,差异化的费率方案体现了各公司的经营特点、经营策略和精算水平,行业整体风险识别能力、定价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对消费者而言,由于改革后商业车险的“性价比”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部分原来仅选择投保交强险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投保商业车险。从保监会6月中旬披露的数据看,同时投保商业险与交强险的客户比例(车险保全率)较2014年底提高了2.77个百分点。其中,部分地区车险保全率同比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另外,六地有相当数量以前从未投保或长期脱保商业车险的机动车投保了新商业车险,占改革后承保机动车的8%。同时,优化后的代位追偿机制使被保险人的索赔更加灵活,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理赔服务体验。以上都说明:消费者对商业车险新产品保障范围和价格水平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商业车险保障和服务的对象在逐步扩大。而在理赔方面,据统计,试点地区的有效报案件数较非试点地区发生了显著下降,其中1000元、2000元以下的小额案件数量下降最为明显,课件无赔款优待系数空间的加大,正初步改变消费者的索赔习惯。
(四)互联网与传统保险的结合不断深入
伴随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线上与线下服务界限已十分模糊,行业也已深入意识到其对保险业务全流程的影响。上半年,保监会又新批准筹建易安、安心、泰康三家专门的互联网公司,虽根据经营互联网保险的最新规定暂不能经营车险业务,但互联网与保险愈加紧密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就车险而言,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的方式与手段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各主体纷纷借助微信平台或独立手机app增加客户接触点、拉近与客户距离,部分app已可以实现车险自助理赔、自助查询理赔进程等复杂功能,大幅度优化了客户服务界面。未来,互联网与传统车险的结合将不仅限于形式上的结合,更是理念上的结合,互联网化的车险将以车辆风险保障为核心,建立包括用车、养车、修车的车险生态圈。
下半年车险市场展望
(一)受商业车险改革预期及新车销量的影响,行业保费增长将延续上半年走势
下半年,我国经济可能会继续延续上半年的整体趋势、股市在经历了剧烈震荡后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限牌城市的数量未来可能继续增加,受以上众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半年新车销售量预计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却可能持续放缓,车市低迷情况或将延续,实现年初销售量增速7%的预测压力较大,对行业保费增速的驱动也相对乏力。受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对保费收入的叠加影响,下半年行业增速预计仍将延续上半年水平,如年内增加改革试点省份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行业保费增速的影响将可能更大。
(二)改革助推行业服务水平优化,消费者满意度将不断提升
改革后的示范条款一是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障服务能力。保险责任中增加了部分自然灾害以及“受到被保险机动车所载货物、车上人员意外撞击”并增加车损险无法找到第三方附加险,有效弥补原有空缺;二是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热点,明确车损险的三种索赔方式;三是设计更加人性。将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和驾驶人的家庭成员人身伤亡纳入第三者范围并清晰界定车上人员范畴,减少理赔争议。条款的改良将大幅提高商业车险风险保障水平,优化被保险人索赔流程,使广大消费者实实在在获益。此外,新的商业车险管理机制还促使行业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升级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承保理赔服务水平。以上举措都有助于提升未来消费者对车险的整体满意度。
(三)互联网保险经营日趋规范,互联网车险的发展也将有据可循
自“互联网+”的概念被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被首次提出以来,短短数月间已席卷各行各业。在这一背景下,人民银行、财政部、保监会等十部委于7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保险的业务开展、信息安全、销售宣传等方面给予了原则性规定;同月,保监会又发布了《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就互联网保险相关各方面进行了细致表述,以求在规范的环境下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虽然监管机构在前述文件中并未放开车险的跨区域经营(即未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不得在该地通过互联网销售),但对互联网车险经营的规范已有了初步框架。未来,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互联网车险的发展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四)十部委关于汽修行业指导意见的影响将逐步发酵,后续走向值得关注
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保监会等十部委共同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自今年1月1日起,各车企应对新上市的车辆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这意味着整车企业长期以来在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垄断有望被打破。同时,首次引入了“同质配件”概念(即质量与原厂配件标准相当的第三方企业配件),以消除对非原厂配件的歧视性认识。以上措施都有利于丰富维修配件市场供给,透明配件流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但是,由于《指导意见》中公开维修技术资料的实施细则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市场的观望情绪较为浓厚,上半年未有车企业正式公开相关信息;此外,截至目前也仅有天津市、辽宁省先后于1月、6月启动了“同质配件”的试点工作,消费者所能够享受的优惠幅度尚有待时间检验。下半年《指导意见》对各方的影响仍将持续发酵,今后如能持续稳步推进,将有助于打破汽车生产商、4S店对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主导。由于改革后的车险定价与汽车维修价格、“零整比”的联系更紧密,维修行业价格的规范、公开、透明也将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车险价格构成的理解,对营造车险正面的舆论形象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