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保险机构设立私募与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框架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又出新规

9月11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表示,两个文件出台的直接意义都是面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保险私募基金投向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和领域

《通知》明确,保险资金可以设立的私募基金,范围包括成长基金、并购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夹层基金、不动产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以上述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母基金。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投资方向应当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支持企业或产业;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保安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符合保险产业链延伸方向的产业或业态。

在监管方面,《通知》指出,对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实行注册制度,同时列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责任,明确报告要求和禁止行为,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建立托管机制,保障基金资产安全独立,并且要求保险资管机构及其关联的保险机构不得为私募基金提供担保。

“新国十条”提出,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通知》的出台衔接了“新国十条”的要求。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市场监管处处长贾飙透露了之前试点的两家保险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光大永明资产下属的合源资本首期募集规模5.51亿元,主要投向是新三板股票,目前已经全部投出;阳光资管下的阳光融汇资本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拟募集规模为30亿元,首期10亿元已经到位,主要是做专项并购,目前这一基金已投出10亿元的资产,已经准备装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壳中,资产有非常大幅度的增值。对于投资人资格,贾飙表示,《通知》没有明确禁止其他个人投资者,但需要接受行业自律监管。

根据今年1月阳光保险对外公开的关于融汇资本的情况来看,阳光融汇被定义为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该基金的投资运作。合源资本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私募基金预计规模20亿元,主要募集对象为中小保险机构,基金期限为4年,其中投资期2年,退出期2年,合伙人会议同意可再延长。该基金于今年6月11日成立,主要投资于健康医疗、互联网信息、文化传媒、高端制造、消费升级、金融服务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股权,目前尚无投资收益。

险资参与资产支持计划整体框架得到明确

《办法》明确了险资参与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整体框架,在基础资产和交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办法》要求支持计划业务应当建立托管机制,并且托管人应当具有保险资金托管资格,托管人与受托人不得为同一人,且不得具有关联关系。在发行、登记与转让方面,对于交易结构复杂的支持计划,保监会可以建立外部专家评估机制,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受益凭证可按照规定在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发行、登记与转让,发行与转让受益凭证仅限在合格投资者范围内,保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在风险控制方面,支持计划以沉淀的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再投资的,仅限于投资安全性高的流动性资产。同时,支持计划以基础资产现金流循环购买新的同类基础资产的,受托人应当在募集说明书中明确入池标准。

曾于瑾透露,2012年以来,共有10家保险资管公司以试点形式发起了22单资产支持计划,共计812亿元,投资平均期限是5.5年左右,收益率平均在5.8%-8.3%。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投资监管处副处长赵俊表示,下一步业务将会由试点转为常规化发展,监管会着重保险机构的能力建设,未来在信息披露、相关登记、托管、交易安排还会有相关文件出台。

险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

曾于瑾表示,过去保险资金也通过债券等间接形式投资实体经济,现在私募基金与资产支持计划也是面向实体经济,但方式不同。资产支持计划面对的是企业的资产,把一部分有现金流的资产隔离出来,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向社会融资;私募基金主要是面向企业的股权,通过资本的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险资整体投资的趋势,曾于瑾称,传统投资领域债券与存款所占比重在下降,权益类以及另类投资在增长。其中另类投资中,占比最多的是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增速最快,信托计划投资总体规模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增速基本是第二快。另外,权益类股权投资规模大约在1600亿元左右,其中上市股权有所增加,比重稳健,非上市股权方面增加速度则更快。在曾于瑾看来,全球保险资金目前传统投资领域比重下降且主要向另类投资方向转化的趋势是很普遍的,但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险资在各个领域的资产都会有稳定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