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改变险企人才“重使用、轻培养”局面

10月29日-30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高峰会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发展专委会、教育培训专委会2015年年会在京举办。高峰会上,中保协正式发布中国保险业首部关于人力资源领域的《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白皮书》,并为首批入选中国保险行业“千人计划”的109名核心人才举行了颁证仪式。来自保险行业内的人身险核保、人身险理赔、非寿险精算、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专业领域的89位专业人才和保险业外的 20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律师接受颁证。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会议并讲话。

周延礼在发言中指出,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实现保险行业人才队伍的转型与发展,如何让人才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保险业要面对的新课题。他表示,近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保险行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595万人,其中高管人才达9.1万多人,营销员队伍达505万人。同时,行业的人才质量在不断提升,人才理念在不断成熟,人才环境在不断优化。

《白皮书》显示,当前,保险行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占比稳定在30%-31%,其中寿险公司人力成本占比在27%-30%,而产险公司则在32%- 36%,总体高于寿险公司。但寿险公司人力成本占比逐年小幅提高,产险公司则呈小幅下降趋势。整体上,行业人力成本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从 2012年的3.99%上升到2014年的4.74%,其中产险公司的人力成本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远高于寿险公司,达到16%以上。从吸引激励的角度看,当前全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位间的薪资待遇差距明显。

对此,周延礼表示,与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相比,保险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他指出,近年来人力成本增速较快,尤其是部分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增长过快,薪酬收入与一般员工收入水平差距过大,保险公司的长期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规范。此外,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匮乏,尤其是精算、风险管理、审计等关键岗位人才较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低,部分高管人员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也都有待改善。同时,周延礼强调,当前,人才流动秩序不够规范,企业间相互“挖墙脚”,人才无序流动成为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行业反映较大,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周延礼指出,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影响了保险业的长远发展。能不能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好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全行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围绕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这一中心,秉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适应保险业重新定位的新格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提质增效,改变原来粗放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打造专业化的保险人才队伍,树立起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观念。

周延礼要求,要深入研究人才引进和储备的新机制,改变原来企业间人才“挖墙脚”,重使用、轻培养的局面。要研究建立与人才引进和储备相配套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智力资源科学量化,从而使智力资源进入法人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最终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分配机制,构建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队伍稳定的长效机制和环境。

“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为对外投资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险业的人才发展也正在不断落实“走出去”的战略。对此,周延礼指出,保险业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人才队伍实施国际化布局,积极探索海外人才引进与国内人才培养的新方法;要适时推动建设兼具国际水平,涵盖精算、法律、风险管理、资金运用、财务会计、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人才的人才库。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白皮书》基本理清了行业人力资源现状,为行业及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提供了标准,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中保协会长朱进元表示,接下来,中保协将立足服务会员单位人才发展的具体需求,持之以恒建设好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机制,整合行业内外以及国内外的优秀资源,共同推动专业人才队伍的进步,紧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变革。

来自中国保监会、中保协以及国际、国内知名金融保险机构的专家学者近500人参会,高峰会通过主题演讲、沙龙对话等方式,就“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展开探讨。